English

树立正确态度

——四论深入扎实开展县(市)“三讲”教育
2000-05-04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目前,第一批县(市)“三讲”教育已经进入第二阶段。高标准地进行自我剖析,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,态度问题就是政治问题,世界观问题。

态度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体的。经验表明,要深入剖析,真正找准抓住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必须坚持“自己找、群众提、上级点、互相帮”的有效方法。这里,就有一个以什么态度对待自己、对待群众、对待组织、对待同志的问题。正确的态度就是要求做到这四个“正确对待”。

对自己要从严。自我剖析的过程,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,内因起决定作用。在“自己找”的过程中,有的同志往往看成绩优点多,看缺点问题少;找工作上的问题多,找思想上政治上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问题少,以致看不到、找不准、抓不住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或者对问题的危害和根源认识不足,剖析不深。其根本原因,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,实事求是地估量自己,对自己标准不高,要求不严。在自我剖析中,县(市)领导干部都应坚持不怕丑、不护短、不怕痛的精神,从严要求,严于剖析。比如,当查摆的问题既有集体责任,又有个人责任时,要多从个人自身找差距;当问题既有下属责任,又有领导责任时,要多从领导角度总结教训;当问题既有主观因素,又有客观因素时,要多找主观原因;当主观原因中既有世界观的问题,又有工作方法上的问题时,要多从世界观上找问题。只有严字当头,才能看到差距,抓准问题,认清危害,找出根源,从而取得自我剖析的主动权。

对群众要诚恳。应该说,在县(市)“三讲”教育中,绝大多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欢迎群众提意见的。但有的同志却“叶公好龙”,当看到群众提的意见特别是尖锐的意见比较多,又感到委屈。必须看到,群众勇于提意见,是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,是党和人民群众鱼水关系的生动体现,同时也说明群众发动比较深入,真正做到了开门搞“三讲”教育。作为领导干部,真心实意地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,是搞好“三讲”教育特别是自我剖析的重要条件和途径,也是实践“三讲”、发扬“三讲”精神的具体表现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诚恳的态度来对待群众意见。无论群众意见是一般的,还是尖锐的;无论群众批评的语言是委婉的,还是直截了当甚至是刺耳的;无论群众的用语是准确的,还是不够准确;无论所涉及的事实是客观的,还是有出入的,都要热情欢迎,正确对待。凡是属实和基本属实的,要敢于认账,痛下决心,如实查摆。对那些不够准确、全面,或者与事实有出入的意见,也要本着有则改之、无则加勉的精神,举一反三,多从积极方面理解,从中得到启迪和警示。

对组织要忠实。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,无论担负什么工作,都是党组织的一员,应该襟怀坦白,对组织忠诚老实,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。在自我剖析中,“上级点”,就是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,是组织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。对组织上指出的问题,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,认真反思,如实作出负责任的说明,切不可讳疾忌医,拒绝帮助。坚决反对那种口是心非、阳奉阴违、言行不一的两面派作风。要正确掌握政策。对“三讲”教育中反映出来的有关干部不廉洁和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,要本着对党对干部高度负责的原则,实事求是地了解清楚。一时难以弄清的,可交有关部门深入调查,不能马虎从事,不了了之。有不廉洁和违纪违法行为的干部,要按照党的一贯政策,只要主动讲清问题,深刻认识,认真纠正,有的可不予追究,有的可免于处分,即使问题严重的也可以从轻处理。

对同志要虚心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:“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别人要求严,对自己要求宽,好像自己什么都好,别人什么都不如自己。一些领导班子不团结,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,常常同这种毛病有关。”这次“三讲”教育中,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同志的帮助,致使自我剖析不深,也同这种毛病有关。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。领导班子成员朝夕相处,彼此了解,相互帮助更有针对性。因此,每个领导成员都要以积极的姿态,主动交心谈心,敞开心扉,沟通思想,交流看法,为取得同志的帮助和批评创造条件。对批评意见,一定要认真对待,冷静思考,切实改正,要有闻过则喜、容人容事的宽阔胸怀,做到虚怀若谷。如果心胸狭隘,听不进不同意见,把自己封闭起来,就会脱离集体,失去同志,甚至成为孤家寡人。当然,提意见的同志,要满腔热情,与人为善,坚持“团结——批评——团结”和实事求是的原则,不可无限上纲,更不能无中生有。

正确的态度来自对“三讲”教育的正确认识。在“三讲”教育的各个阶段,都要反复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有关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,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发动,不断提高认识,统一思想。当前,要认真学习掌握江泽民同志关于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思想,用“三个代表”的要求,来端正态度,加大工作力度,讲究实效,不断把县(市)“三讲”教育引向深入。

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